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
白鹤梁是位于重庆涪陵城北长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,全长1600米,平均宽度15米,因早年常有白鹤群集而得名。现存自唐广德年间历代题刻165段,记载了自唐迄今1200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位信息,极具水文科学价值,被誉为“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”。
而在白鹤梁题刻所涉及的众多历史人物中,有一位至今仍然被世界学界专家关注,他就是南宋数学泰斗秦九韶。秦九韶出生于今天的四川资阳市安岳县,与李治、杨辉、朱世杰并称中国十三世纪“四大数学家”,并写成了影响世界的数学名著——《数书九章》。
秦九韶塑像。(陈远扬 摄)
7月17日,封面新闻记者从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了解到,宝庆二年(1226年),秦九韶随父亲到白鹤梁观赏露出水面的石鱼,当时涪州太守所题的“瑞鳞古迹”,清楚记录了参与人员和过程,这也是目前秦九韶在历史上留存最早的一次记载。
这座水下博物馆来头不小
走进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,经过安检,踏上一条长达90余米的电梯,进入水深约40米处的环形参观走廊。游客可透过20多个直径约半米的水下玻璃观察窗,近距离观赏石鱼、题刻。
“涪陵有句古谚语——石鱼出水兆丰年。”据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,古人为记录水位位置,在白鹤梁的石梁上刻画石鱼,作为衡量枯水程度的标尺。以江心石梁为载体、以石鱼雕刻为水位基准点、以石刻文字记录水位变化,从公元764年至1963年,白鹤梁记录了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,共刻有石鱼18尾、观音2尊、白鹤1只,让白鹤梁成为长江流域代表性的古代水文遗产。
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。(馆方供图)
另一方面,白鹤梁不仅是“水文站”,还是一座“水下碑林”。由于地处长江和乌江交汇处,涪陵成为长江上游的交通重镇,历代文人墨客往来络绎不绝,纷纷到白鹤梁观赏、题刻。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给出的数据显示,现存文字题刻165则,总计1万余字。
1988年,白鹤梁题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;2006年列入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》,2008年列入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》。
而三峡工程启动后,白鹤梁将淹没水底,重庆市决定建立水下博物馆,其先后论证十年,提出七个保护方案,最终采用“无压容器”方案。该方案在长江水下40米的深水中,修建一个椭圆形罩体,将白鹤梁题刻保存其间,并运用净水平压系统将长江清水引入或排除,从而保持容器内外水压平衡。这也是三峡文物保护中难度最大、科技含量最高、投资最多的项目。
秦九韶的最早记载与游玩相关
在白鹤梁众多的题刻中,“瑞鳞古迹”与秦九韶有关,其长96厘米,宽90厘米,共81字。
“瑞鳞古迹”题刻。(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供图)
原文为:郡守李瑀公玉、新潼川守秦季槱宏父、郡纠曹掾何昌宗季文、季槱之子九韶道古、瑀之子泽民志可同来游,石鱼阅八年不出,今方了然,大为丰年之祥,此不可不书。宝庆二年正月十二日,涪州太守。
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、安岳县秦九韶学术研究会会长陈更生解释说,从这幅题刻记录中,它是在宝庆二年(1226年)的涪州郡守李瑀所题,距今已有799年,记载了他陪同新上任的潼川郡守秦季槱及子秦九韶等人,在长江边观赏石鱼一事,“后半段就说,当时石鱼已经多年没有出现,今年能看清楚了,大有丰年的征兆,这是要记录的。”
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工作人员也提到,白鹤梁上题刻的思想内容与书法艺术,特别是所承载的水文方面的科学价值,引起当时秦九韶的关注,这也为之后他在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数学研究等方面,或多或少都产生了积极影响。“这段题刻已经作了封存保护,将成为记录这位南宋数学家驻足白鹤梁的一段永恒文字记载。”
安岳县秦九韶纪念馆。(陈远扬 摄)
除了观石鱼,安岳县秦九韶纪念馆顾问、秦九韶资深研究专家杨国选通过研究史书还发现,秦季槱造访涪州,不仅促成了边陲要塞州郡军机政务的联盟,也促成了秦九韶的婚姻大事。
据《秦九韶生平考》一书记载,一年后的宝庆三年(1227年)五月,秦季槱备置厚礼,拜启媒妁,为儿子秦九韶向李瑀提亲。此后,李瑀的小女李捷妤与秦九韶喜结姻缘。
宝尚配资-宝尚配资官网-口碑最好的配资平台-配资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